當前位置:首頁 » 專題報道 »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» 高端訪談
沈昌祥:可信3.0密碼免疫護航智能社會,驅動新質生產力
2025年06月06日 14:02 來源:數字中國 【打印】
伴隨信息革命的飛速發展,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,深刻影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。與此同時,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,國家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、國防安全及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,都面臨著嚴峻風險與挑戰。
共建安全、穩定、繁榮的網絡空間,不僅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,而且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。信息系統工程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,可借助可信計算,建設網絡安全,實現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。
借助可信的產品服務,構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
毋庸置疑,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國際焦點議題,但是,什么是網絡安全?
“大家都十分重視網絡安全,但大部分人對網絡安全的認知還很片面,僅僅局限于黑客、防火墻、病毒查殺、漏洞打補丁等表面現象。其實,網絡安全是由科學計算問題引起的。根據圖靈機原理,計算機只講計算,不講安全,機器人同樣只講聰明腦袋、干活厲害,不講安全和健康,相當于沒有免疫系統的‘殘疾人’。”
信息系統工程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坦言,一旦人類完全進入智能社會,機器人干活當家,沒有免疫系統的機器人被攻擊后,要么直接死掉,要么失去控制,這就很有可能給人類帶來“滅絕風險”。因此,馬斯克去年聯合400多個專家發表公告信,提醒大家要重視人工智能給社會帶來的潛在風險。
那么,如何預防人工智能帶來的“滅絕風險”?沈昌祥院士表示,可以借助安全可信的網絡產品和服務來構建保障體系。
目前,國家正在逐步健全法律法規,加強對網絡安全的監管。如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》第十六條規定,國務院和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,加大投入,扶持重點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,支持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,推廣安全可信的網絡產品和服務。《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》提出,盡快突破核心技術,加快安全可信產品推廣應用。
“國家制度等級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核心,國務院發布的條例里明確指出,運營者應當優先采購安全可信的產品服務,這就說明我國已經將網絡安全問題上升到國家法律戰略制度。”沈昌祥院士如是說。
植入主動免疫系統,實現信息安全多重保護
作為“可信計算”的開拓者,針對如何構建安全可信的保障體系,沈昌祥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。
首先,要解決計算原理問題,創新計算模式。用新的計算模式并行地計算,即:一邊計算一邊防護,以密碼為基因產生抗體,及時識別“自己”和“非自己”的成分,從而破壞排斥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,相當于為信息系統植入了免疫能力。
其次,要創新體系結構,建立雙重體系結構。這就需要有免疫器官,要有基因,也要有白細胞、紅細胞去巡查。
要構建有序的智能制造的社會體系。要有“警衛室”,既要管里頭出去的人,又要管外面進來的人。
要重視通信安全。智能化系統必須要有“保衛部門”來管理,什么級別的人能做什么事,對信息進行訪問控制。
同時,通過審計平臺,留下證據,可以追查,作用類似攝像頭,監控整個事情發生的過程,及時發現問題,及時處理,減少損失。
通過以上體系建設,達到六重防護效果:第一,攻擊者進不來;第二,進來了也拿不到東西;第三,拿到東西也沒用,東西已被加密;第四,想篡改破壞信息,“可信”免疫系統將阻止篡改行為;第五,通過制度免疫,發現病灶(故障)馬上處理,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;最后,通過“可信”審計,不打補丁、不裝殺病毒程序、不查殺,讓病毒自己滅亡。
沈昌祥院士表示,可信計算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證實和認可。如今,可信計算已經做到飛騰CPU和海光CPU里面,使用者不用大改現有的服務器終端,只要加上智能安全卡,通過并行總線接口,就可以實現主機工作和免疫部件并行。
“安全可信產業生態大有可為,完備的可信計算3.0產品鏈將形成巨大的新型產業空間,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有重大的推動作用。”沈昌祥院士坦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