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家養老試點“互聯網+” 社區買服務為老人配餐
2015年12月22日 11:01 來源:揚州日報 【打印】
日前,雙橋街道在虹橋社區舉行“互聯網+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”觀摩推進會,邗江區民政局等相關領導肯定了虹橋社區探索“互聯網+養老”服務,它讓小手機發揮了大作用,讓專業社工、志愿者與空巢老人實現了“線上線下”互動。
社區為全街道老人提供配餐服務
雙橋街道黨委委員呂泰宏告訴記者,虹橋社區居家養老試點“互聯網+”的做法,是源于邗江區政協組織的一項專題調研。
雙橋街道位于主城區,居民居住相對集中,針對部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配餐服務冷熱不均,有的“社區食堂”甚至無人問津。政協委員們建議雙橋街道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,由一家社區承攬全街道七個社區的助老配餐、送餐工作,同時借助互聯網,讓社區志愿者融入服務。為此,虹橋社區組建“就幫您”家政服務公司,通過專業化、市場化的運作模式,為全街道202位空巢老人等服務對象開展服務。
老人微信“叫餐”享個性化服務
社區配餐服務“化零為整”,如何適應老人不同口味等個性化的需求?
虹橋社區嘗試“互聯網+”模式,在原先登門咨詢、電話預約基礎上,組織社區“七彩虹服務社”志愿者登門輔導老人使用老年手機,幫助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開通微信,社區還開通了“七彩虹橋人”微信公眾號,如今部分“潮老人”也會玩微信、刷朋友圈了。
“就幫您”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楊慶國告訴記者,服務對象當中目前有20多位老人平時常用微信與他互動,老人喜歡用微信語音訂餐。
“老楊,老楊,前天中午的豆腐肉餅不錯,葷素搭配,今天中午來一份,不加糖、少放鹽。”老楊很快在微信上喊了一嗓子回復,“放心、放心,還有哪位老人需要訂制豆腐肉餅的,一起下單啦!”楊慶國說,自己原本不喜歡玩手機,但現在開通了微信,于是跟許多老人以及他們遠在外地的子女都建立了聯系。
政府購買服務,群眾滿意度高
一家社區承接全街道的助老服務,虹橋社區的蔡金鎖也感“壓力山大”,去年他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專程到張家港等地學習,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網上查閱“互聯網+養老服務”的信息。
他告訴記者,社區目前已從單純的線上配餐,延伸到修腳理發、沐浴保潔、輔導上網、開心陪聊等更廣泛的助老服務項目,將無償與低償、志愿服務與市場服務借助“互聯網+”模式有機結合起來,老人學微信,社區個性化服務送上門,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吃、住、醫等全方位服務。
今年9月,雙橋街道組織面向助老服務對象的第三方評估,評估結果滿意率達95%以上。雙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德紅說,政府購買服務,群眾滿意度高,說明政府把錢花在了刀刃上,社區把心思用在創新上,社區居家養老試點“互聯網+”,只是邁開了腳,今后還需要政府支持平臺建設,“鏈接”更多民生服務項目。
相關文章
- 小店區北營街道辦事處 “四化”確保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做到位2017-03-16
- 政府買服務老人獲實惠 500多名老人將享居家養老2017-02-07
- 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現雛形2017-01-12
- 推動居家養老 也需政府轉變角色2016-02-19
- 2015年居家養老服務能否實現規模應用2015-01-06